【过年给压岁钱的意义】压岁钱的意义

2020-09-04 经典励志文章 阅读:

压岁钱的意义

  阅读精选(1):

  压岁钱,中国习俗,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帮忙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分给晚辈,相传压岁钱能够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能够平平安安度过一岁。一般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分给晚辈,表示压岁(压祟)。

  阅读精选(2):

  压岁钱有什么来历好处

  给压岁钱是我国春节习俗的一部分,相传压岁钱能够压住邪祟,得到压岁钱的晚辈、长辈就能度过平平安安的新一年。那么压岁钱的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压岁钱始于宋代 

  当时,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是北宋的京城,春节的时候,全城庆贺,热闹非凡。据史籍《桯史》中记载,北宋神宗年间,当时的朝廷枢密副使(副宰相)王韶的小儿子名叫南陔,在春节的夜晚,南陔随大人在汴梁的街头观灯游玩,却不慎被歹人掠走,准备勒索一笔钱财。途中,带着南陔的歹人巧遇朝廷里的车子经过,南陔大声呼救,歹人心中害怕,放下了南陔,仓皇逃跑,南陔得以随车入宫,宋神宗问清了事情的经过,就赐予南陔一些金钱,给他压惊。此事原本发生在北宋都城汴梁的皇宫内,却很快传扬了出来,并流传于民间。于是,人们纷纷效仿宋神宗的做法,在过年的时候,除了给孩子们买爆竹、吃食外,还要给孩子们一些压惊的零用钱,称为“压岁钱”。 

  之后,全国的百姓也纷纷效仿这种做法,时间长了,春节给孩子们发放“压岁钱”就成为我国传统的春节习俗之一。《清嘉录》中说:“长幼度岁,长者贻小儿以朱绳缀百钱,谓之压岁钱。” 

  “压岁钱”原为给孩子们压惊,是为了使孩子们免受惊吓,用来安慰孩子们,只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压岁钱”的好处已由压惊转化为春节时期的完美祝福了。这种习俗世世代代流传了下来,沿用至今。

  宋朝压岁钱按年龄给 

  宋朝人给小孩发压岁钱更不忌讳奇数,因为他们是按小孩的年龄来发的。小明今年虚岁10岁,发给他一个10元的红包;小芳今年虚岁11岁,发给她一个11元的红包。年龄不全是偶数,压岁钱自然也不全是偶数。

  北宋高僧道原编写的禅宗灯史《景德传灯录》载有一则典故: 

  昔有施主妇人入院,行众僧随年钱。僧曰:“圣僧前著一分。”妇人曰:“圣僧年多少?”僧无对。

  大概是过年的时候,有一位女居士进庙拜香,为众僧发放压岁钱。一个和尚大言不惭地说:“女施主,我是圣僧,你要多发给我一份!”女居士问他:“您这位圣僧今年多大了?”和尚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

  和尚为什么要张口结舌呢?因为当时的压岁钱一向是按照年龄来发的,即便是圣僧也不例外。他想让人家多给他一份压岁钱,人家自然要问他的年龄是不是要比别人大一倍,而他不敢在年龄上撒谎,只好默默无言了。 

  这则典故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年龄决定了压岁钱的多少——这也是宋朝人之所以将压岁钱叫做“随年钱”的关键原因。 

  在宋朝,铜钱的购买力并不算高。宋仁宗在位的时候,一文铜钱的购买力就相当于此刻的五毛钱。一个十岁的孩子去拜年,人家给他十文压岁钱,折合人民币才五块钱,所以说跟此刻相比,宋朝小朋友的压岁钱实在是有点儿少。但是宋朝还有一种压岁钱是跟年龄无关的,那就是宋朝后妃为皇子挂在床头上以镇压邪祟的那串压岁钱。据《武林旧事》描述,这串压岁钱乃“随年金钱一百二十文”,也就是将一百二十枚金币串在一齐,串成沉甸甸的一大串,祝福皇子福寿绵长,整整活到一百二十岁。 

  陆游小时候去亲戚家里拜年,就得到过这样的压岁钱。有的朋友可能会说:“陆游又不是皇子皇孙,他怎样可能享受如此高规格的待遇呢?”原因很简单,陆游虽非皇亲国戚,但他能跟皇亲国戚攀上亲戚——陆游的姨妈嫁给了吴越国王的曾孙,而宋仁宗的第十个女儿秦国公主嫁给了吴越国王的孙子,这样一来,陆游的姨妈就成了秦国公主的儿媳,而陆游去给姨妈拜年的时候,自然也要给公主拜一拜年。 

  陆游六岁那一年,过年的时候,去姨妈家里走亲戚,见到了他姨妈的婆婆,也就是这位秦国公主。公主一瞧,这小孩虎头虎脑很可爱,就跟陆游聊天,陆游问一答十,反应敏捷,还给老太太磕头。老太太高兴坏了,给陆游发红包。发的什么红包呢?“饼茶一銙,随年金钱一百二十文。”饼茶就是小茶砖,銙就是皮带扣,饼茶一銙,就是像皮带扣那么大的一块小茶砖。个头很小,但那但是贡茶,是皇帝送给老公主的礼物,老公主又把它送给了陆游;“随年金钱一百二十文”,自然是一百二十枚小金币串成一大串,挂到陆游的脖子里,给陆游当压岁钱。

  阅读精选(3):

  压岁钱的由来?压岁的含义是什么?

  大年除夕的晚上,很多孩子都能够得到压岁钱。为什么会得到压岁钱呢?那里有一个传说故事。

  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除夕夜里出来,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大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常常在除夕整夜亮灯不睡,这也叫做“守祟”。

  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这年三十晚上,为了防止祟来侵扰,这对老夫妻不睡觉,一向逗着孩子玩,他们用红纸包了几枚铜钱,包了拆,拆了包。但随着夜渐渐深了,小孩子受不了,先睡着了。这对老夫妻便把包好的几枚铜钱放在他的枕边。老夫妻年岁大,也熬不住,一看都已是四更天了,想来那祟该不会来伤害他们的孩子了吧!可他们刚一睡着,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妖就进了屋,就在他要用手摸孩子头的时候,突然孩子枕边发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

  很快,这件事就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除夕夜里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相关阅读】

  起源传说

  压岁(压祟)

  压岁钱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向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竟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祟害小孩子了。原先,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忙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小孩的是“压祟钱”,老人的才是“压岁钱”。老人的“压岁钱”是指为了他们不再增长岁数,能够多活几年。

  压惊

  另有一说源于古代“压惊”。说是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炮竹驱赶“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年久日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据史载,王韶子南下,因被坏人背走,于途中惊呼,才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金犀钱”。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

  避邪

  古代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能够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至于“压岁钱”的作用,就连《资治通鉴》这样的正史也给“证明”。书的第二十六卷中说到杨贵妃生子时,就谓“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那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赐给儿子一道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压岁钱从史料看,从汉代到清末,长辈在过年期间给晚辈包压岁钱的主要目的跟唐玄宗“喜赐洗儿钱”一样,就是避邪去魔。

  当然,最厉害的还是秦始皇,他铸造的铜钱“孔方兄”独领风骚两千年。之所以铜钱“孔方兄”广受欢迎,跟其“天圆地方”的造型很有关系,而天圆地方则是从《易经》里“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来的。这说明“钱”从开始到衍变都被赋予了“神魅”色彩和“神奇”力量。如此看来,老百姓用此物“避邪去病驱魔”等就是情理中的事了。

  历史演变

  汉代: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当时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那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更重要的好处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宋元以后,正月初一代替立春日,称为春节。原先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明清时期: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

  压岁钱民国:长辈用红纸包100文铜钱当压岁钱给晚辈,取“长命百岁”的寓意。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喜欢用连号的新钱做压岁钱,意味着连连好运、连连高升。

  20世纪50年代:币制改了,压岁钱于是也就开始五分、一毛地给,磕响头作毕恭毕敬状才拿得到。

  20世纪60年代:那时多数家庭的经济状况很差,一年到头见到糖的时间并不多。用几块糖替代“压岁钱”,父母和孩子都很甜蜜。

  20世纪70年代:前期经济状况还是不太好,但“压岁钱”真的是钱了,拜年磕头的孩子,大多能得到五到十元的压岁钱。

  20世纪80年:国家经济状况的好转和压岁钱额度成正比。城市里的人给孩子的钱往往几十上百元,开始包成“红包”发赠。

  20世纪九十年代:压岁钱不稀罕了,身不动膀不摇地就能得个成百上千块,但是搁手里攥着的少了,有的被爸妈拿去了,有的存银行了,还有就是自己花了。

  21世纪初: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压岁钱的传统寓意渐渐走样,大人们拼面子发压岁钱,孩子们也开始比谁拿到的压岁钱多。2014年的问卷调查显示,90名孩子在春节一共收到438万元压岁钱,人均收到约4867元。其中,一半以上的孩子收到的压岁钱总数在1000到5000元之间。参与调查的90名孩子中,父母职业为公务员的压岁钱平均水平最高。

  性质改变

  早期来说,压岁钱并不是给真钱,而只是给像钱一样的象征性的东西,是期望起到震慑性的作用。但之后,人们逐渐把压岁钱实用性的好处给强化了,因此就变成了给真正的货币。

  随着长辈在过年时包一块大洋给子女的情形出现,压岁钱的好处才发生重大改变。从此,压岁钱“避邪去魔”的功能逐渐结束,而其新担负的“一本万利”、“财源茂盛”、“步步高升”等“励志”作用应运而生。

  压岁钱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在现代仍然盛行,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被父母拿去,或存进银行,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资料。

  2014年春节,一份调查显示,北京90名10到13岁孩子发现,孩子们2014年平均收到4867元压岁钱,比2013年上涨了5%。其中,父母职业为公务员的压岁钱平均水平最高,共有18个孩子,一共收到了1041万元,平均约为5783元,高于压岁钱平均水平。

  “压岁钱”的感情成分、感恩意识和祝福意识逐渐淡化,很多人将压岁钱的多寡当做一种相互攀比的工具。不是对孩子的深情祝福,而是不良的物质教化和铜臭熏染,这就应及时纠正的。随着红包越来越厚,压岁钱已成了不少家庭的负担。压岁钱更多的是一种祝福,包含着特殊的心意,应回归压岁钱的本质。很多孩子也将“拿到更多压岁钱”当做重要目标,没有感恩和感谢意识。

  专家推荐

  压岁钱怎样帮孩子管理好压岁钱同时以此作为培养其财商的好机会呢?财商教育专家推荐:第一,能够共同将压岁钱存为“压岁钱基金”,成立账户,孩子家长共同监管,一人拿卡,一人拿密码。第二,能够共同签署一份使用合同,父母做甲方,儿女是乙方,限定只有透过劳动才能换取基金中的必须限额。在家庭缺钱的状况下,鼓励孩子用压岁钱支付自己的务必支出,例如学费,生活支出。在家庭不缺钱的状况下,告诉孩子这笔钱是亲友祝福你健康,健康则包括“身体健康”、“精神健康”以及“财务健康”等。[1]

  各国习俗

  春节发红包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年关将近,在各国的唐人街,印有汉字新年祝福语的红色信封几乎都是火热销售,遍布全球的华侨华人将红包习俗带到了世界各地。

  美国:2至20美元(约合12至125元人民币)

  与国内状况相比,美国华人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很少。

  6岁的伊森每年得到的压岁钱总共也就100美元左右,而且除了父母给的20美元是个“大数”,来自亲友的多数在1美元至5美元之间,只是偶尔有一两个10美元的。伊森认识的其他华人孩子收到的压岁钱也都差不多。

  在绝大多数华人家庭,给孩子压岁钱不会使家长感到压力。梅一家从香港移民到美国已近20年。每年春节前一周左右,梅会到银行换些崭新的1美元、5美元和10美元的新钞票,包好几十个红包,准备在过年时给自己的孩子和亲朋好友的孩子。送给关系个性好的亲友孩子的红包,通常是10美元,关系一般的是2至5美元。有时他们会包一些1美元的小红包,发给共事的“老外”,让他们也感受一下中国新年的快乐。

  新加坡:5至20新元(约合23至90元人民币)

  新加坡华人也有过年发红包的传统。每当春节临近,他们会到附近银行换取价值5新元到20新元不等的新钞,等到除夕夜或新年期间,装入印有图案及写有吉祥祝愿词的红包之中,再送给自己的儿孙或其他前来拜年的孩子,压岁钱从5新元、10新元到20新元不等,主要是求个吉利,不会有“拿不出手”的感觉。

  韩国:红包是白的1万至5万韩币(约合55至280元人民币)

  韩国人管压岁钱叫岁拜钱,一般只给到孩子高中毕业之前。至于数额,以前最流行的是蓝黄绿的划分,小学生是蓝色的1000元,中学生是黄色的5000元,高中生是绿色的1万元。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物价上升,压岁钱也涨了很多。一般家庭会给孩子1万到5万韩币不等的现金。春节大家坐在一齐,按照年龄大小轮流行大礼,一般年纪大的孩子会拿到更多的压岁钱。

  韩国人给压岁钱通常是直接给钱,不用信封,用的话也是白色信封。这恐怕是与中国最大的不同之处。在韩国人看来,白色象征纯洁干净,结婚随份子时,人们也是将韩币放入白信封中送出。

  朝鲜:1000至5000朝币(约合08至4元人民币)

  朝鲜大多不会用红包,而是直接将压岁钱递到孩子手里。压岁钱的多少一般根据孩子年龄大小有所不同,大一点的小孩通常给5000朝币(约合4元人民币),年龄小的孩子给1000至2000朝币(08到16元人民币)。

  泰国:红包须“双数”

  泰国华人家庭一般都保留着给红包的习俗,数额通常在2000泰铢到1万泰铢(约合380到1900元人民币)不等,最低不少于200泰铢(约合38元人民币)。但不论多少钱,钱数务必是双数。

  越南红包重“币号”

  在越南,过年给孩子和老人的红包在北部地区称为“贺岁”,在南部地区称为“利是”。此刻的越南人会往红包里放越南盾纸币,也有放美元的,一般是两美元纸币。红包里的钱数依家庭经济条件而定,从几千越南盾到百万越南盾(几元至300元人民币左右),甚至更多。

  一些越南人很注意纸币上的币号,比如“6、8、9”等数字在越南语中因谐音与顺利、发财、永久等祝愿联系在一齐,成为越南人推崇的幸运数,有的人包红包时会特意挑选币号里有对方生日的钱币。

  红包也要送父母

  新春佳节,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古已有之。但是如今,一些有潜力的晚辈也不忘行孝心,过年给辛苦养育自己的父母送上一个红包。

  虽然新加坡人给小朋友的压岁钱从2新元到20新元不等,但给父母的红包一般要厚一些。新加坡大华银行有一项调查,新加坡人今年打算给父母每个人的红包平均是209新元,给岳父母或公婆的则是174新元。

  据印尼老华人江宗鹏介绍,印尼华人子女如果结婚有了工作,过年期间要给父母包红包,但是并非所有年轻人都这样做,而且红包大小也是取决于经济状况。

  在韩国,一些新工作的大学生会把第一个月的工资孝敬父母。

【过年给压岁钱的意义】压岁钱的意义

http://m.tangs-design.com/77208.html

推荐访问:压岁钱的寓意 压岁钱作文

经典励志文章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安禄山和杨贵妃_安禄山之死 下一篇:刘备性格特点总结|刘备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