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2020-08-12 哲理文章 阅读: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精选阅读(1):

  认识你自我—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在哲学观点上自成一体,作为一个旷世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一道,为古希腊礼貌标出了他人难以企及的思想高度。

  哲学现象

  苏格拉底通常并不是以一个青年导师的身份出现的。他在和别人谈话时,并不是刻意地想要教导别人,而是采取启发式的教育方式。他认为自我的工作是帮忙别人产生正确的思想,而不是传授给他们什么。

  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靠别人传授。惟有从自我内心产生出来的知识,才能真正拥有知识和智慧。事实上,他给人的印象恰恰是想要向他的谈话对手领悟一点什么东西。因此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讨论,而不是正襟危坐地讲课。苏格拉底的这种教育方式,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式的“反讽”。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愉悦,但是却到处碰壁。反而遇到了许多忧愁、烦恼和痛苦。他们向老师苏格拉底寻觅关于愉悦的答案。

  “老师,您是希腊最聪明的人,请您告诉咱们,愉悦到底在哪里?”

  “我并不是最聪明的人,正因我不是智者,我只是一个哲学家。如果说我聪明的话,那就是我明白自我是一个无知的人。正因我只知道一件事:我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对这些年轻人说,“你们先把关于愉悦的问题放一放,先帮我造1条船吧。”

  于是这些年轻人把寻找愉悦的事情先放在一边,和苏格拉底一齐造起独木舟来了。他们同心协力锯倒了一棵大树,把树剖析成两半,挖空了树心,很快就造成了1条独木舟。

  独木舟下水了,大家把苏格拉底请到船上,一齐荡起双桨,一边齐声唱歌。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此刻觉得愉悦吗?”

  学生们齐声回答:“咱们此刻觉得愉悦极了!”

  苏格拉底说:“愉悦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目标发奋工作时,就突然地到来了。”

  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我

  “认识你自我”本是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的铭言,苏格拉底将其作为自我哲学原则的宣言,具有深刻的背景和重要的好处。事实上,几千年前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的德尔斐神殿里有一块石碑,上方写着“认识你自我”。

  苏格拉底认为,自然哲学家们在哲学对象、目标、途径、方法等问题上的看法都是错误的,他们不去关心自身而去关心自然,而且在对宇宙万物本原的探讨上以感官物为依据,以自然物作原因,因此自以为是,众说纷纭,让人无所适从。事实上,自然万物真正的主宰和原因并不是物质性的本原,而是它的内在目的,亦即“善”。由于认识自然的本性为咱们的潜质所不及,因此哲学的真正对象不是自然而是人自我,即认识人自身中的善。他认为“好”或者“善”是存在于事物之中的一种“神力”,这是万物所追求的目的。在自然界个性是有机界中存在的和谐、均衡、完美等等自然现象,都是由于事物追求好的或善的目的而构成的。

  有一天,苏格拉底为了教育一位狂妄自负的青年尤苏戴莫斯,和他进行了一次机智的谈话。当知道尤苏戴莫斯雄心勃勃,想将来竞选城邦的领袖时,苏格拉底就对他说:“一个期望当领袖的人务必有治国齐家的本领,但是,一个非正义的人能掌握这种才能吗?”

   “当然不能。一个非正义的人甚至连做一个良好的公民都不够格。”尤苏戴莫斯坚定地回答。

   “那么,你知道什么叫正义的行为,什么叫非正义的行为吗?”苏格拉底继续问并拿出羊皮纸,把“正义”和“非正义”分开写在羊皮纸的两边,要尤苏戴莫斯一一列举。

  于是,尤苏戴莫斯把虚伪、欺骗、奴役、偷窃、抢劫都放在“非正义”的一边。对此,苏格拉底运用相反的具体事例,把这些看起来是“非正义”的行为一一予以推倒。

  他问道:“作战时,潜入敌方军营,偷窃其作战图是非正义行为吗?为防绝望中的兄弟姐妹自杀,把他藏在枕头底下的刀偷走,难道不就应吗?生病时儿子不肯吃药,父亲就骗他,把药当饭给他吃,使儿子很快恢复了健康,这种欺骗行为又就应放在哪一边呢?……”

  这一连串的问题,使尤苏戴莫斯如堕五里雾中。

  苏格拉底在破除了对方的成见后,就正面进行诱导,并使尤苏戴莫斯理解了自我的观点。之后他就指出什么样的知识对人来说最为重要的,这就是“认识你自我”。

  德性即知识

  苏格拉底认为,认识自我就是认识心灵的内在原则,亦即认识德性。那里的“德性”原指事物的特性、品格、特长、功能,具体到人就是“人的本性”。“善”是自然万物的内在原因和目的,具体到人身上,就是“德性”。

  苏格拉底认为,人并不是生来就贴合人的本性,只有在理性指导下才能认识自我的德性,也就是说,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了他自我,才能实现自我的本性,完成自我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而且,苏格拉底进一步指出,趋善避恶是人的本性,没有人志愿追求恶或他认为恶的东西,是行善还是作恶,关键取决于他的知识,因而每个人在他有知识的事情上是善的,在他无知识的事情上则是恶的。

  因此,苏格拉底倡导“知德合一”的学说,他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愉悦。他认为,从怀疑自我的知识开始的自我认识是认识美德的来源。他常常爱说的一句话是:“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

  “助产术”教学法

  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到达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提出了他著名的教学法,也就是人们通称的“助产术”。所谓“助产术”,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透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我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因此,苏格拉底以“高贵、健壮的助产婆芬尼兰托的儿子”自豪,宣称他也“习于施行同种技术”。不一样的是,他所实施的对象是男生而不是女生,是灵魂而不是肉体。他认为,自我“这种艺术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能够以各种方式考察年轻人的心灵所产生的是幻想错觉还是真知灼见”。

  “助产术”也被他称为“辩证法”。苏格拉底在施行“助产术”时所采用的方式是问答法,即透过发问与回答的形式,运用比喻、启发等手段,使对方对所讨论问题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普遍,一步步逐渐深入,最后得出正确认识,“生下自我孕育的真理胎儿”。这种方法,一般被归纳为四个环节:反讽、归纳、诱导和定义。因此,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这种方法作为一种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和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用心性和主动性。

  为追求绝对的确定性的知识,苏格拉底把他的助产术运用于不一样对象,讨论了各种问题。这种方法直接为柏拉图所继承和发展,不仅仅对哲学也对之后西方整个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黑格尔更是将这种对话内在化于精神之中,将其发展为详尽完善的辩证法体系。苏格拉底的哲学,虽往往被称为“实践哲学”,但是,那种“实践”并不是现实的生产实践,而是抽象的道德实践。确切地说,他的哲学是非实践的唯心论了。因此,苏格拉底哲学特征,在于它是脱离了自然科学研究基础的道德哲学,在于它是对索非斯特施行哲学攻击的宗教拥护者。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

  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以及和人辩论问题。

  一天,苏格拉底像往常一样,很早就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向您请教一个问题。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呢?”

  那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

  苏格拉底装作不懂的样貌之后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欺骗敌人是贴合道德的,但欺骗自我人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立即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士兵们,咱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向前冲啊!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但是大家根本就没有看到什么援兵。如果按您刚才所说的那样,这种欺骗就应也是不道德的吗?”

  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就是不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问:“假如您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你欺骗他说:‘赶快吃吧,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吃了它以后你就能像鸟一样自由飞翔。’这也是不道德吗?”

  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贴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之后又问:“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能够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您告诉我吧!”

  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生前死后都有一大批崇拜者,柏拉图和色诺芬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生命没留下任何著作,咱们只能透过他学生的叙述了解他(他的弟子色诺芬著有《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但是他对西方哲学的影响却是巨大的。他的门徒在他死后构成了不一样的学派,除了著名的柏拉图外,还有三个比较有名的“小苏格拉底学派”——由欧几里得创立的以诡辩著称的麦加拉学派、由阿里斯提波在非洲创立的以愉悦主义著称的昔勒尼派和由安提西尼创立的以禁欲主义著称的犬儒学派。

  名人轶事

  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个心胸狭窄、冥顽不化,钟爱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的女生,而且常使堂堂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困窘不堪。一次,别人问苏格拉底“您当初为什么要选取这样一位妻子?”时,他回答说:“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了。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生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

  据说苏格拉底就是为了在他妻子烦死人的唠叨申诉声中净化自我的精神才与她结婚的。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探讨问题,互相争论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出外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的。”

  在西方,“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妇、坏老婆的代名词。

  精选阅读(2):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我 !!

  苏格拉底: 告诉我,欧绪德谟!你是否去过特尔斐的神谕宣示所?

  欧绪德谟: 是的,没错,苏格拉底!我去过两次,每当我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的时候,我都要寻求最好的推荐。

  苏格拉底: 你是否注意到了它的入口处刻着的一段铭文?那里是你进入神庙的必经之路……

  欧绪德谟: 哪一段,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 就是认识你自我(gnothi seauton)。

  欧绪德谟: 哦,是的!但我想我没有过多地注意它。他们总是催着我进进出出,我根本没有机会停下来思考它。

  苏格拉底: 但之后有没有想过呢,欧绪德谟?当你将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的时候,你是否认为它是值得思考的呢?

  欧绪德谟: 没有,我从来没有,苏格拉底!当我离开那里的时候,我已经得到了神谕的推荐,而且我认为没有必要再去思考它。但我猜想我认识我自我,我的意思是说,我怎样会不认识呢?我真的没有那么复杂,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 好的,只有你敢于承认这一点,欧绪德谟!但让咱们换个角度思考一下,昨日我看见你在阿里司泰得挑选马匹。你是不是想买一匹马?

  欧绪德谟: 是的,苏格拉底,我正要去那里做成这笔交易。

  苏格拉底: 那么你必须花了不少时刻去观察那匹马,以便确认它是否强壮、健康和驯服?

  欧绪德谟: 那自然,苏格拉底!我一连几天都要花几个小时在牧场和马厩边转悠。

  苏格拉底: 那么你是否已经想好,要如何使用那匹马以及它能够为你做些什么?

  欧绪德谟: 那正是我最关心的,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 那么你在观察那匹马的时候,有没有根据自我的需要来权衡它?

  欧绪德谟: 的确如此,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 然而,欧绪德谟,你没有向一位预言家或者一位祭司寻求推荐,不是吗?

  欧绪德谟: 当然,苏格拉底,我为什么要那么做?我能够自我鉴别那匹马,而且它适合做什么已经很清楚了。

  苏格拉底: 然而当你准备做出一个足以影响到你的生命的重大决定时,你却理解了神谕的推荐而不愿意听从“认识你自我”的忠告……

  欧绪德谟: 我明白你的意思,苏格拉底!我至少就应像审视我的马一样审视我自我。

  苏格拉底: 没错,欧绪德谟!而且你是否认为人们在了解了他们自我的长处和短处的时候,能够做出更加明智的抉择呢?

  欧绪德谟: 的确,苏格拉底!咱们的兄弟姐妹波多克勒斯昨日不是还在抱怨他此刻干的陶匠活,并且期望找到一个更能发挥他的才能的工作吗?

  苏格拉底:是啊,我记得那次对话!这正是我要和你交谈的原因。我想你可能会认为那些有自知之明的人知道什么东西适合他们,而且知道他们能够做什么和不能够做什么。透过做他们擅长的事情,他们既到达了目的又取得了成功;透过不做他们不擅长的事情,他们避免了错误并且逃脱了不幸。

  欧绪德谟:我的确多次看到过那段铭文,苏格拉底,但是我从未意识到它对我有什么用处。我猜想他们之因此要把“认识你自我”铭刻在特尔斐神庙的大门之上,是正因假如你做不到这一点,那么无论你从女祭司那里得到了什么推荐,你都不能正确地明白它或适当地使用它。

  本文节选自《苏格拉底回忆录》,[古希腊]色诺芬(著),吴永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9月第一版。

  精选阅读(3):

   浅谈从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我”到尼采的“成为你自我”

  一、苏格拉底和“认识你自我”

  据说,德尔菲神庙的墙上,有一些铭文,其中有两条最为有名的格言 ,其一便是:“认识你自我”。[1]苏格拉底说:“我往下看,发现这位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完全不用心灵,也不把它当成安排事物的原则,而是求助于气、以太、水和其他稀奇古怪的东西。”[2]对阿那克萨戈拉的失望或许就是苏格拉底的“自我”哲学产生的原因。由此苏格拉底也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了人间。他认为:人的心灵内部已经包含着一些与世界本原相贴合的原则。

  因此,苏格拉底提出人就应要“认识你自我”。他主张首先在心灵中寻找这些内在原则,然后再依照这些原则规定外部世界。[3]人只有认识了自我才不会盲目,才可能求助于灵魂内的原则去发现事物的真理,就像透过水面去看太阳就不会坏眼睛一样。当然,苏格拉底还认为“德性就是知识”与“认识你自我”是两条相互呼应的原则。[4]确实,一个人对自身的认识也就是他关于德性的认识,一个人如果对德性有了认识,有了这方面的知识,那么对自身的认识便会更进一步,就知道自我是谁,该干什么。这就是他提出该观点的主要目的,强调知行合一、真善一体的道理。进而启发人们去发奋地认识自我,去追求真理、正义、明智、勇敢等德性,完善自我的德性,然后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苏格拉底同时也在自然哲学内部挖掘出摆脱自然哲学困境的原则,其深度为智者思想所不能及。但是咱们更就应去深入了解的是他的“认识你自我”即“自知”。这是苏格拉底哲学的立足点。也使得在他的哲学中,知识成为了一个核心问题。然而,苏格拉底放下对自然奥秘的思辨使他的思想始终局限在道德实践领域,让他习惯于社会交往的实际行动,没有提出世界观和伦理学的完整理论。因此咱们看到,苏格拉底的“自我”既有理性,也有伦理的、实践性的。

  对哲学的发展起了用心的作用。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给了一种方式。

  二、尼采和“成为你自我”

  你的良知在说什么?——“你要成为你自我。”这是尼采在《知识二七O节》中说的。尼采认为,如果所谓的“认识自我”——即“理性”——是咱们走向毁灭的原因,那么自弃、误解、蔑视、心胸狭隘、庸俗,往往就是理性的本身。[5]正因认识自我的本能太快,往往会让自我陷于极端的危险当中,但其中的意志会产生支配作用,慢慢将你从偏失的轨道中引入正途,培养出一切有用的潜质。尼采在《瞧这个人·聪明九节》中说:我一点也不期望自我有所改变。总而言之,尼采期望成为一个“自我肯定”的人,成为自我。成为那个最原始的拥有性命本能的人。

  在尼采看来,西方的唯物主义传统使人们日益丧失自我原始的性命力;而基督教传统则使人失去了自我的自我。[6]尼采还发现,道德能约束和制服人的激情。而人就应克服这样的道德。克服自我,成为超人,重估一切价值,对西方文化的基础进行彻底的反思。尼采认为,自我是独立的。当不存上帝时,一切都取决于自我,“我”务必证明“我”的独立性。[7]我要有我的个性,成为我自我是一种务必。

  尼采的成为你自我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毋庸置疑,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许多处于困境中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盏耀眼的明灯,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激励着他们发奋进取、奋发图强,为自我立法,实现自我的价值。

  但是,着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尼采对传统道德的否定势必会对社会的秩序产生冲击,同时,固有的价值观念根深蒂固,难以改变,也会使人们产生迷茫。

   三、从“认识”到“成为”

  随着时刻的推移,哲学也在不停地发展,从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我”一路来到了尼采的“成为你自我”。毋宁说,就应是一种进步。

  苏格拉底是世界历史的转折点[8]。就是说从苏格拉底开始,概念、决定、推理的逻辑程序就被尊崇为在其他一切潜质之上的最高级的活动和最堪赞叹的天赋。其特点便是知识高于一切,包括性命。于是,唯理智主义支配了此后的西方文化。[9]

  无论如何,这一切都导致了哲学史上最基本的派别对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最终构成。[10]虽然这两种对立的倾向是哲学俱生的,但苏格拉底纯粹实践理性的“自我”的建立,宣告了古代唯心主义派别以成熟的形态正式脱离朴素唯物主义哲学阵营而与之尖锐地对立。

  到了尼采生活的近代,对科学的崇拜进一步加强了唯理智主义。而尼采认为对此的过分推崇,使科学的界限就不是那么地正确,有所僭越。这也使得人被束缚,丧失了原有的性命力。因此,人就无法克服自身,成为一个超人的人。他需要人自我去铸造新的价值,但咱们又不得不重估一切价值,正因现状很大程度上与现存的价值有关。[11]他对他所定义的真正的人,或可能的人充满了渴求与期望。在尼采的思想中,人就是要成为自我。

  因此咱们说,从“认识”到“成为”是一种进步。认识是对自我内在的灵魂的一种拷问与熟知,是为了能更好地发现存在的真理,完善自身的德性。然而成为你自我能够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转变,也能够激励人们发奋图强。如果一个民族能够奋发向上,那它能够造就很多的伟人与强者。他们会提升自我的美德,去满足自我的欲望,在同时也改造着整个世界。

  尼采的“成为你自我”是一种态度,一种价值取向。很难说它之中有什么用心或消极的因素,但是却能够去激励咱们为了自我的价值而奋斗,从这一点来说,尼采是值得咱们去了解和尊重的。

  纵观苏格拉底和尼采,我不认为必须要给他们比个高下出来,咱们就应去辨证地认识这两个人,正如我上方所说的,他们的思想产生在不一样的背景下,而且有必须的继承,但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咱们所能做的,就是去发奋地明白其中精华,让自我进一步完善,向着更好的自我发奋进发。

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http://m.tangs-design.com/72970.html

推荐访问: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含义

哲理文章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循序渐进的意思_循序渐进 下一篇:【目标的重要性的名言】目标的重要性